2008年6月11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版:民生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只要我们在一起
本报记者 陈岚

  事件回放:
  2008年3月19日,本报刊登了嘉兴平湖残疾人龚黎明和他的妻子,开办了“千里姻缘”情感热线的报道。
  十多天后,龚黎明夫妻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求助信。写信人名叫张博伟(化名),因为自己的“一时糊涂”,把原本美满的家庭弄得很不像样。妻子宋雪娥(化名)虽然还和他保持着婚姻关系,但常年外出打工,已经很久没有和他联络;正在读初三的女儿张小(化名)因为缺少父母的关心,成绩一塌糊涂,经常夜不归宿……
  他希望龚黎明能帮帮自己,使他在今年5月15日重新回归社会后,能有一个相对圆满的家。
  得知这一情况后,本报记者多方联络,终于找到了正在绍兴市劳教所接受改造的张博伟。经过龚黎明夫妻、本报记者、绍兴市劳教所等方面的不懈努力,宋雪娥终于表示,会看张博伟的表现,再给他一次机会。(详见本报4月9日头版报道)
  之后,龚黎明始终和这一家人保持着电话联系,大家都期待着一个真正美好的结局在我们面前呈现。6月初,宋雪娥在本报记者的见证下,和龚黎明正式见了面,她说能当面感谢这个关心着他们全家的热心人,是她这一个多月来最大的心愿。

  地震那天,得知女儿离家出走了
  5月12日,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日子。这天,也是张小的生日。
  原本,宋雪娥一早就想打电话给远在贵州老家的女儿,祝她生日快乐,可是工作实在太忙,一直没能抽开身。到了下午,发生大地震的消息传遍了单位,宋雪娥的心突然揪了一下。他们的家,就在贵州和四川交界处的农村。
  “四川受灾那么严重,女儿不会有事吧?”宋雪娥不敢多想,便心急火燎地拨通了张小奶奶家里的电话。
  电话正是张小奶奶接的,听到宋雪娥的声音,老人的语气突然变得支支吾吾的。这就更让宋雪娥提心吊胆。后来,张小的堂弟接过了电话。从这个10岁小家伙的口中,宋雪娥得知了一个她害怕听到的消息:张小已经不见好几天了,没有去上学,也没有和家里联系……
  此时,宋雪娥的脑子里几乎一片空白。就要中考的女儿,在这个节骨眼上居然离家出走了。才16岁的女儿,一个人会去哪里?从电话中得知,地震时家里有很明显的感觉,只身在外的女儿,会不会有危险?宋雪娥不敢再往下想。
  第二天一早,她赶紧向老板说明了缘由,踏上了回贵州的火车。

  寻找女儿,让夫妻俩的隔阂开始消融
  经过几十个小时的颠簸,风尘仆仆回到家,宋雪娥赶紧开始寻找女儿。
  最早发现张小离家出走的,是她的老师。那天,老师发现张小已经好几天没来上学,才联系了她奶奶。奶奶年事已高,原本就管不住性格内向又挺叛逆的孙女儿。加上孙女儿以前也有过几次夜不归宿的情况,所以开始的时候,老人家只是以为孙女晚上又住在了同学家里。可是这次,孙女居然连学校都好几天没去了,这倒是出乎了奶奶的意料。老人家很担心孙女,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  从奶奶和老师这里,都问不到张小的下落,宋雪娥试图通过张小的同学寻找线索。终于,从张小一个好朋友的口中,宋雪娥得知“张小可能去了贵阳”,于是她立即只身前往寻找,但毫无结果。
  时间到了5月16日。前一天刚刚从绍兴市看守所提前解教的张博伟,从姐姐那里得知了女儿出走的消息后,也在第一时间赶回了老家。
  这对已经很久没见面的夫妻,没想到自己会在这样的时间,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见面——大灾之后,女儿下落不明。
  夫妻两个又重新开口说话了——尽管话不多,话题也清晰明确:女儿会在哪里,该怎么去找。
  又是两次赶赴贵阳寻找无果,夫妻两个沮丧地回到家里,突然从张小的同学那里得知了一个好消息:张小并没有跑远,就在附近镇上的一个宾馆当服务员。
  根据这个消息,夫妻俩赶紧找到了这家宾馆。当张小看见自己已经久未谋面的父母同时出现在自己面前时,吃惊得说不出话来,立即满心欢喜地和父母回了家。

  面对明天,爱的暖流会一直传递
  这是一个太需要父母关爱的孩子。张小告诉爸爸妈妈,在家里和奶奶没什么话可说,又觉得读书没意思,她才想到自己出去打工的。在宾馆做服务员,每个月600块钱的工资,在她看来已经能让自己过上不错的生活了……
  听着女儿的叙述,这对夫妻心如刀割,为自己这些年没有尽好做父母的职责深深地内疚。尽管女儿马上就要中考了,但因为太多次的逃课,按照她现在的学习状态,要考上高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于是夫妻两个决定,要把女儿带在身边,一起出去打工。
  几天后,他们再次启程。张博伟继续回到绍兴经营和姐姐合伙开的小店;宋雪娥带着女儿回到海宁继续之前的工作。
  宋雪娥一直很想当面感谢龚黎明对他们一家的关心,但因为工作的缘故抽不开身。于是她邀请了龚黎明和本报记者一起到海宁见面。
  谈话中,宋雪娥透露了一个担心。她希望女儿张小能在海宁找个学校继续读书,但因为她初中还没有毕业,没有学校肯收她。她现在未成年,又不可能去工作。
  听到这里,龚黎明笑着说,“这点你不用担心”。
  原来,本报报道了龚黎明热心帮助这一家人的事情后,引起了平湖当地媒体的关注。平湖新居民事务局副局长顾建良和平湖电台记者吴平,都表示会帮助张小在平湖找一个合适的职业技术学校就读。
  现在,张小继续读书的事情,已经在各方热心人士紧锣密鼓的张罗当中了。
  知道了这一切的张博伟也在电话里郑重地对龚黎明表了态:他一定会珍惜现在的一切,努力承担起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慢慢解开妻子多年来的心结。

  记者手记:
  见证着自己报道里的人物,一步一步接近自己想要的幸福,是一件快乐的事情。
  之前我不曾想到,这个故事发展到这一步,会和刚刚过去的大地震有了丝丝缕缕的联系;之前我也不曾意料到,这个故事最终带给我的感动会和大地震一样,是挫折之后重新萌生的希望。
    大地震之后,其实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了新的变化。我们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,都更加珍惜我们身边的那个人,更加爱我们的家,爱我们的祖国。
 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侯,内心充满了期望。想对故事里的这一家人,也对所有关心着他们的好心人说:只要我们在一起,就可以重建我们的未来;只要我们在一起,就会有更美好的明天。